中国幅员辽阔,名胜古迹数不胜数。有些地方,留有皇帝的圣旨。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武当山堪称中国圣旨博物馆。
有两位明朝皇帝是武当山“铁杆粉丝”
据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员王永国统计,历代皇帝为均州、武当山颁旨下诏379道。这些圣旨基本都存在,分布在国家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中,其中大部分保存在《道藏》、《明实录》及历代《武当山志》、《均州志》中。均州、武当是历代圣旨存放最多的地方。
令记者吃惊的是,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明王朝历代皇帝为武当营建、管理留下了大量的圣旨:整个明王朝17位皇帝,在276年中,专为武当山下旨多达367道。
王永国说,如此惊人的圣旨数量,这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的名山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
在明朝,有两位皇帝是武当山的“铁杆粉丝”。一位是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他为武当道教建筑群的规划、营建,下达了30多道圣旨;另一位是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他与皇后、嫔妃在武当山的求子大醮仪式多达10次。后来,他终于有了第一个儿子。大喜之下,朱厚熜对武当山真武神的奉祀变得更加狂热,成为继明成祖之后最为虔诚的崇奉者。他在位45年,共为武当山下圣旨140道,朱厚熜也成了大明王朝为一座山下圣旨最多的帝王。他亲书“治世玄岳”现仍镶嵌在玄岳门石牌坊之上。
在今天武当山的静乐宫、玉虚宫、紫霄宫、南岩宫、五龙宫,各有两座赑屃圣旨碑。另外,玉虚宫还有两座嘉靖年间的圣旨碑。这十二座御碑是国之重宝,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武当山各宫观现存各类圣旨碑64通,武当山是中国的圣旨博物馆!
这些专门为武当山所下的圣旨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堪称中国之最、世界之最。
武当山大小事宜,朱棣无不亲自过问
真正让武当山名声大噪的是明成祖朱棣,他对武当山大小事宜无不过问。那么,明成祖为什么会特别重视武当山呢?这要从建文帝削藩和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真武玄帝“显助威灵”说起。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对燕王等藩王以叔父之尊各拥重兵非常忧虑,于是采纳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先后将周、齐、湘、代等王削废,同时在北京安插人准备对付燕王。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 燕王朱棣聚集将士誓师祭旗,以讨伐奸臣为名,称自己的举动是“奉天靖难”。此后长达三年多的战争,历史上称之为“靖难之役”。
朱棣有预谋地制造了真武神“辅佐靖难”、保佑燕王当皇帝的神话,是与他发动“靖难之役”、巩固统治的需要相联系的。朱棣以藩王入继大统,为了替自己不合礼法的行动寻找根据,他必须用道教真武神“显灵”的神话来印证君权神授的理论,从而为他取代建文帝制造合法的依据。
明史专家指出,朱棣之所以大修武当宫观,“盖靖难时藉灵真武云”。朱棣对此并不讳言。
从此,武当山这块上贯天枢、下蟠地轴的宝地,成了封建帝王为巩固政权统治的宗教工具。
名山名岳皆有志,唯有武当山志最多
盛世修志,志传盛世。武当山修志始于何代,历史上武当山志修过多少次?
长期致力于武当山志研究的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员王永国告诉记者,据他目前收集的史料判断,武当山最早修志始于宋朝,第一部山志为《武当志》。元、明、清、民国以后皆续修,共计13部。他说,现存10部,这是武当文化的“奇葩”。
王永国遗憾地说,宋朝编撰的《武当志》应当是历史上第一部武当山志,可惜这部志书已下落不明。
清朝康熙初年,由湖北郧县教谕万甲与顺治拔贡李绍贤合编纂了一部《大岳太和山志》,共计24卷。王永国通过考证后说,这部志书当属清朝第一部武当山志,可惜也已经遗失。
然而可喜的是,2018年12月,武当山特区地方志办公室从首都图书馆复制回清朝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编纂的《大岳太和武当山志》,标志着这部遗失200多年的山志回归武当山。
据武当山特区地方志办公室负责人范学锋介绍,2017年5月,在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道教文化出版成果展上,获知有关康熙二十年编纂的《大岳太和武当山志》消息。经过一年多艰辛探访,终于找到这部志书。该志书孤本现存北京首都图书馆,共8册20卷,保存完好。经与首都图书馆协商,把这部志书复制回武当山。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历史学教授、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杨立志看到这部志书后,非常激动。
范学锋告诉记者,在20世纪80年代,他们也曾组织力量分赴全国各地收集历代武当山志,经多方努力,终于将散失多年的四部明修武当山志复制回山,一时轰动全省。
王永国说,中国名山名岳皆有志,唯有武当山志最多。这是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