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基地新闻 >> 基地新闻 >> 正文
让武当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评《武当文脉》
2023年07月06日 09:14  点击:[]




  黄永昌(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副主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

 

  一、“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境中。”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嵾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武当武术的发祥地、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5A级旅游区,在中国文化版图上具有重要地位。

 

  武当山以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规模宏大的皇家宫观、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神秘莫测的武当功夫等蜚声海内外,享有“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

 

  历经千百年的沉淀与积累,武当文化广泛涉及道教历史、建筑艺术、雕塑绘画、斋醮科仪、道教音乐、道教文学、山水文学、朝山进香民俗、内家武术、道教养生术、道教医药、科技等许多领域,每一个方面都是充满独特色魅力。《武当文脉》分“传承”“研究与保护”“传播”三个板块,通过代表性人物讲述典型的主题,很巧妙的将武当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展示出来。

 

  武当山奇峰异景,宛如仙境。武当山周回八百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五台五井、三潭三泉、四石三天门、三洞天一福地”。《玄天上帝启圣录》盛赞武当之美:“吾山不及诸山富,诸山不及吾山清。吾山冬寒而不寒,夏热而不热。......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鸣。三十六岩多隐士,葬在吾山骨也清。”武当山独具神韵,既有峰峦叠嶂、雄浑磅礴的一面,又有灵秀超脱、仪态万方的一面。

 

  明代徐霞客认为这里与众不同,“地既幽绝,景复殊异”。真所谓“三世为人,方到吾山。五世为人,方住吾地。”《武当文脉》的讲述人多年生活于武当山,行走于全国各地,对这一方山水充满特殊的情感。

 

  武当文化源远流长,是道教第一名山。武当山有天造玄武之像,因“非玄武不足以当之”而得名。真武神,也称玄天上帝、真武大帝、祖师爷等,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玄武崇拜。唐宋以后经历多次加封,其神格也不断提升,至元代被尊为玄天上帝,成为全国性神祗。

 

  武当山是道教发祥地,几千年来一直道风浓郁,仙真高道辈出。

 

  春秋时期,老子出函谷关,向尹喜口授《道德经》五千言,后相约于蜀中。尹喜后托疾不仕,归栖于武当山三天门石壁之下。武当山留下了老子与尹喜的很多遗迹,如尹喜岩、牛槽涧、青羊涧等。

 

  秦汉以来,到武当山隐居修炼或拜师修道的仙真很多,《图经》就记载“武当神仙窟宅,自黄老设教,神仙至人栖之者众。”如戴孟、马明生、阴长生、尹轨、徐子平、刘虬等。唐太宗贞观年间,均州太守姚简于武当山五龙顶祈雨成功,普天同庆,敕建五龙祠。

 

  此后,武当山地位迅速跃升,至唐末被列为道教洞天福地中的第九福地。

 

  宋元时期,武当山的真武本山地位日益巩固,成为“告天祝寿”的皇家道场。在孙元政、刘道明、张守清等高道努力下,南北道派在武当山汇合交融,形成上清五龙派、武当清微派、新武当派等新道派。

 

  明代是武当山发展的鼎盛期。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调集军民工匠三十余万众,以举国之力,历时十三年,建成庞大宫观建筑。武当山被封为“大岳”“太岳太和山”“治世玄岳”,跻于五岳之上。

 

  明清以后,武当山高道四处传道,各地很多名山宫观都由武当山传衍而去,各地真武庙星罗棋布。

 

  近代武当山日益没落,艰难发展。

 

  进入新中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武当山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宗教活动得以恢复,道脉传承复兴,受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膜拜。武当宫观道乐、武当山庙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山宏大的宫观建筑群,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享誉全球。作为皇室家庙,武当山留下规模宏丽的道教建筑群,有“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之称。

 

  武当山古建筑群将道教建筑与自然风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神话与现实浑然天成。那一色青石铺成的一条七十公里神道,正是玄天上帝的修真得道历程,就象一条缀珠银线,把大小建筑串联起来,宛如仙山琼阁。大大小小的建筑,迂回曲折、玄妙超然,工程之艰巨,规模之宏大,设计之巧妙,工艺之精湛,堪称我国建筑史上的奇观。

 

  1994年,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专家评价道:“武当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因为这里融汇了古代的智慧、历史的建筑和自然的美景。”“中国伟大的历史,依然存留在武当山。”

 

  武当山是驰名天下的武术圣地,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称。

 

  武当武术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道家道教的导引术、服气辟谷、内丹道法等是其直接起源,历代在武当山丹道修炼与行气辟谷的仙真高道不计其数,他们把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理论,运用于拳法和技击战略中,开创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的武当武术。

 

  武当道士张三丰是武当武术的代表人物,他融合太极原理和丹道修炼发展出武当太极拳。经历代宗师不断地充实和发展,武当武术派生出众多的门派和种类,内容十分丰富。武当武术讲究“拳法自然”“拳法阴阳”,抱元专一、以柔克刚。

 

  明清以来,武当武术走出深山,风靡全国,并以其松沉自然、外柔内刚,行功走架如浮云流水连绵不绝的独特风格在武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武术的主要流派。

 

  2006年,武当武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12月,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武当文脉》以武术开篇,钟云龙、陈师行、蒋师莫、岳武四位武术大师,展示了武当武术的无穷魅力。

 

  二、武当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

 

  武当文化是人们在以道教精神为主的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下,在以武当山为中心的地域内,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武当文化不仅包含习俗、心理、宗教、艺术等人类的精神活动的产物,还包括建筑、桥梁、道路、生态保护工程等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

 

  《武当文脉》以武当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16个专题和200分钟,荟萃了武术、道医、道乐、香道、茶文化、文化传播等当下实景,虽然无法展示武当文化的全部,但足以一窥其精华,感知中华文化的智慧。

 

  武当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武当山我们可以读到中华文化的真谛。

 

  武当文化学者杨立志将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概括为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保合太和,天人合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重人贵生,诚信向善等方面,简而言之就是——太和。

 

  武当山也称太和山,古人认为它禀太和之元气,元气淋漓,能生天立地;符合水火既济,阴阳调和,“当契太和”。

 

  “太和”一词体现了中国古人希望普遍和谐,即天地自然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的愿望。

 

  《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以水喻道,认为最美好的品格和最高尚的情操,就应该像水一样,滋养万物、造福万物而又与世无争,摆脱名利的羁绊,走出世俗的纷争。

 

  古人讲仙道贵生,提倡“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欲修天道,先修人道”,要想长生成仙,除了修炼生命,更需要为善立德,洗去自己的罪恶,诚信向善。

 

  武当山真武神为誉为“治世福神”,是一位好善乐善的神仙,具有录善罚恶、辅正除邪的神性特质。

 

  中国人以居住福地为福气,认为应行善积德,广种福田,诚心善意是追求幸福安康的保障。看《武当文脉》,虽然专题各不相同,讲述人的人生经历、专业背景、关注重点各不相同,但大家对传统文化、武当文化的无限眷恋则是完全相同,赤子心、家国情呼之欲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武当文化的核心价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度契合的。从《武当文脉》不难看到,面对个人、社会或世界的种种困惑与挑战,我们可以从武当山出发,汲取营养、获得智慧、找到答案。

 

  三、光大武当学,让武当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涵育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和“魂”。要加快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作为我国少有的道文化为主体的世界文化遗产,武当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赓续不绝的文化基因,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闪烁着璀璨的人类文明之光。

 

 

  相较于故宫、敦煌等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的文旅融合发展还存在短板,知名度、美誉度、传播力相对逊色。要将武当文化发扬光大,需要参考借鉴国内外经验做法,处理好保护与利用、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既做好整理、研究、诠释等基础的事情,又搞好传承、传播、利用等创新工作。

 

  在新的时代,以新的形式去创新传统、传递文化价值,让更多人用更生动的形式产生更深刻的认知,是文化传承的最佳方式。

 

  顺应时代潮流,挖掘文化核心,做好内容,讲好故事,以时尚的设计和语言表达,让传统文化不再高冷古板,融入年轻的社会。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解析,也是对当代生活的演绎。《武当文脉》正是这样的有益而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敦煌和故宫的声名鹊起,和敦煌研究院、故宫博物院这样的专业机构的长期耕耘,以及敦煌学、故宫学这样的专门之学的创立休戚相关。

 

  同样的道理,武当文化的繁荣发展,有赖于武当艺术研究院和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等专门机构的扎实工作。武当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武当学也势必会应运而生,熠熠生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