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师资队伍 >> 研究人员 >> 正文
徐永安
2022年06月28日 14:10  点击:[]



1997年4月,徐教授参与创建十堰市汉水文化研究会,兼任副秘书长。汉水文化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徐教授在这一领域的代表作包括《从中华文化的多元生成性看汉水文化的地位》(《理论月刊》,2011年第4期)、《对汉水文化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再论汉水文化与楚文化、汉文化的关系》,等等。以汉水文化研究为中心,徐教授的研究辐射到鄂西北文史的方方面面,先后发表《楚灭庸过程中的几个问题》、《十堰地区古代部族与方国探源》、《明清时期十堰地区矿冶业综述》、《诗经文化最后的保留地》等论文。


以主持2005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明朝郧阳府历史研究”(编号2005z156)为抓手,徐永安教授在郧阳抚治研究方面用功颇深,收获颇丰。《明朝郧阳抚治对郧阳府区域文明的历史贡献与启示》(《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郧阳抚治形成时期的三位一体结构及其历史地位》(《湖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略论郧阳抚治的制度文化》、《郧阳抚治历史阶段的划分》、《郧阳抚治辖区的历史演变》等论文对郧阳抚治的研究具有深耕厚植之功。以郧阳抚治的研究为立足点,徐教授的研究放宽到十堰通史、鄂西北历史文化等领域,先后参编了《十堰通史》、《沧桑与瑰丽:鄂西北历史文化论纲》、《明清郧阳历史文献笺注稿》、《郧阳文化论纲》等著作。


以主持2002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武当山范氏口传文学家族研究”(编号2002A03001)为起点,以2014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城乡民间信仰活动调查及其社会问题对策研究”(编号14D048)为阶段性截点,在这十余年内,徐教授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收获了新阶段的新成绩。先后发表了《民间文学中巫术解读与其民俗文化意义》(《求索》2009年第3期)、《对鄂西北民俗文化研究学术内涵的量化分析与评估》(《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范氏口传文学家族民歌解读》、《范世喜:一个武当山移民家族的故事传承人》、《从<伏羲考>到上世纪80年代的“龙崇拜起源”研究》、《“龙崇拜起源”研究述评》等高质量的论文。同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吕家河——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研究》项目,出版了《一个口传文学家族》(第一主编)、《武当山吕家河村民歌集》(第一副主编)等著作。


以主持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自死窑——中国的老人自死习俗与传说研究》(编号12YJAZH170)为新的起点,徐永安教授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自死窑研究。“自死窑”是丧葬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种。徐永安教授在这方面发表了《汉水流域“自死窑”遗址类型及其传说的民俗信仰内涵》(《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人类学视域下“老人自死习俗”的民俗信仰本质与文化价值》(《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论蛊卦、同人卦之变:<易经>中的鲧复生禹神话》(《华中学术》2018年第3期)等核心论文多篇,并完成《贵州镇宁苗族活人坟调查》、《甘肃岷县青苗会调查》等调查报告多篇。



上一条:张慧仙
下一条:严忠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