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广大师生、社会各界人士:
为更好体现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决定对武当文化广场进行修葺,目前已征集到相关创意方案,现面向大家征求意见,请将您的建议或意见发657276969@qq.com。您的建议或意见将作为专家评审的重要参考。
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园建设与管理处
2019年4月30日
武当文化广场文化浮雕设计简介
为美化校园环境,弘扬武当文化,借我校对学院东山学生公寓重建之机,对武当文化广场进行修葺,并力求达到在学校的大环境中将武当文化有机结合,使二者相得益彰。
一、武当文化广场设计原则
1、尊重校园文化:校园是传道解惑的神圣地方,必须与学校的校园文化相符,避免武当文化中的宗教色彩;
2、尊重武当文化:武当文化是世界文化瑰宝,弘扬武当文化的前提是了解武当文化,尊重武当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使之成为弘扬我国武当文化的重要基地;
3、用心营造校园知名景点:文化景点的营造是为百年计,其影响势必深远,是故必须缪力同心、一丝不苟,将其营造出理想的效果。
二、武当文化广场设计思路
1、广场整体采用园林中心轴对称的表现形式,以符合平衡安定的概念:对称均衡布局常给人庄重严整的感觉,规则式的园林绿地中采用较多,公共建筑的前庭绿化为甚,对称均衡小至行道树的两侧对称、花坛、雕塑、水池的对称布置,大至整个园林绿地建筑、道路的对称布局。为防止因对称而使得过于呆板而不亲切,我们会在局部对园林布局进行适度调整,以合乎大众审美。
2、中间为“外圆内方”的花坛景观造形,广场两侧为不规则的弧形花坛,上面安装石材休憩座台。
3、地面铺装以青石、花岗岩、仿古砖为主装饰。绿化部分除了保持原有桂花树,新增刺冬青桩景6颗,并配置灌木及花卉造形。
三、设计方案
广场上部踏步侧面墙体有巨大的表现空间,将之打造成展现武当文化的文化墙,其表现形式为浮雕及机刻碑文为主。浮雕主要展示武当山的宫观文化、建筑文化及传奇故事,碑文则以武当山历来名士墨宝为展示。其内容为:
1)、中央为太和宫图太和宫图由校方提供的明代卢重华《大岳太和山志》所载《大岳太和山全图》全图及明代杨尔曾《海内奇观》所载《太和山全图》二图重绘而成。该图由愚公移山公司专业画师耿老师借鉴卢重华的大岳太和山全图布局、采用杨尔曾细腻的绘画风格,在保证艺术性的前提下,力求营造七十二峰朝大顶的“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2)为对比艺术效果,台阶两侧的浮雕有两种方案供选择:
方案一:左侧榔梅呈瑞、右侧骞林应祥
榔梅树和骞林茶是武当山独有的,最具武当文化特色的珍稀物种。据宋代《玄帝实录》记载,净乐国太子在武当山修炼期间,欲中途放弃,蒙紫元君以铁杵磨针感化而返回。途中,折下梅花插于樃树上,仰天发誓道,若修道成功,则开花结果。后如如其言,诞生了世间罕见的“榔梅树”,其树矶木梅实,桃核杏形,味酸而甜,能愈诸疾,丰年结实,荒岁则无。明永乐大修武当功成,武当山榔梅屡次丰收,呈贡朝廷,永乐皇帝很高兴,文武百官每人赏赐两颗榔梅果以示恩宠。
武当山骞林茶叶青而秀,木大而高,具有治愈疾病的功效,世所罕见,为人敬重。元代罗霆震在《武当纪胜集》中歌咏道:“七宝林中上界奇,枝枝翡翠叶琉璃。若非大顶居天上,安得灵根独有之。”明代大修武当山期间,在天柱峰现骞林树一株,瑶光玉彩,依岩扑石,清香芬散,异于群芳。后在全山多处发现数百余株,连阴积翠,蔽覆山谷,见者莫不惊叹。明清时为贡品。明王象晋《群芳谱》记载:“太和山出骞林茶,初泡极苦涩,至三四泡,清香特异,人以为茶宝。”
方案二:左侧五龙宫图、右侧玉虚宫图
武当山古建筑群在建筑艺术和建筑美学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有着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内涵,是研究明初政治和中国宗教历史的重要实物见证。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市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道:“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玉虚宫位于武当山北麓,是武当山规模最大的道宫,明代大修武当的大本营所在地。相传真武得道升天后曾被嘉封为“玉虚相师”,故称玉虚宫。五龙宫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均州守姚简奉旨上山祷雨应验,后就其地敕建“五龙祠”。玉虚宫和五龙宫在武当山“九宫八观”有重要地位,经历沧海桑田,这两处均成为历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