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基地新闻 >> 基地新闻 >> 正文
武当文化传承发展的新尝试
2022年01月23日 21:42  点击:[]


自1996年以来,我参与了中央电视台3部有关武当文化专题片的策划、撰稿和学术指导等工作,并作为嘉宾出镜解说武当山历史文化。这3部专题片是央视国际1998年2月播出的《武当山》(2集)、央视国际2004年03月播出的《走遍中国·十堰》(7集)和央视科教2009年1月播出的大型人文纪录片《问道武当》(9集)。

通过与以前拍摄的专题片的比较,我认为16集大型纪录片《武当文脉》采用了非遗传承人和武当文化学者口述历史的形式,全景式地展示了武当山历史文化研究和武当山非遗传承人的真实面貌,较全面地呈现了当下武当文化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情况,具有突出的史料价值和人类学意义。《武当文脉》有几个特点值得肯定。

一是更加关注武当山非遗传人和文化学者的事迹。如果说以前的专题片主要关注自然景观、古建筑、文物等物质财富的话,那么《武当文脉》则是关注投身于武当文化传承发展的人物活动,呈现武当山非遗传承人和文化研究者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古人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作为个体的“传承人”虽然普普通通,但他们数十年或十多年专注于武当文化研究、文物保护、方志编纂、武术演练和传承、道乐研究教学、民歌教学等“行道”活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了起来。通过这些人物讲述的生动故事,点燃观众对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引起对自由和谐、诚信向善等核心价值理念的共鸣,让现代都市人更加喜爱祖国的优美山川和中华传统文化。

二是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益尝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武当文化,其核心价值理念需要重新总结凝炼,并作出符合时代价值要求的阐释。如武当文化中“保合太和”“万国咸宁”的核心要义有助于现代各国文化交流互鉴,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武当山古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武当文化具有全球影响力,深入挖掘道教思想宝库中的和谐观念、包容精神,对建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宗教间的和谐关系,对形成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有重要现实意义。又如武当文化有些内容表达手段比较陈旧,需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使它与现代社会结合。如烧香、供茶、练太极内功等过去是宫观道士的活动,现在通过改造创新,以新的形式融入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滋养当代心灵,有利于促进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与需求。

三是更加关注生态文明思想的普及,引导民众养成敬畏生态,热爱生命的良好习惯。《“鸟叔”刘洪军》一集,从刘洪军老师业余观察鸟类活动,到教育学生爱鸟、护鸟,帮助学生养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习惯。这既是武当文化道教“曲成万物”“常善救物”“助天生物”的生态保护意识的传承,也是道教文化不弃物,不害物,积极主动地去救物,去“助天生物”思想的发展。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武当文脉》关注这样的人物,提倡敬畏生态、保护自然的意识,有助现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普及,有助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保护,是利国利民的好节目。

总而言之,大型纪录片《武当文脉》编导人员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通过住在当地深入考察,充分挖掘武当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努力反映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特色,让武当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该纪录片立意高远,视角独到,由亲身经历者所讲出的细节、所体验的感情、所感悟的思想来反映武当文化传承发展,更加真实、具体、生动,更富有现实性、鲜活性和权威性,有利于增强当代观众与武当文化的连接,推进武当文化的传播。



关闭